您的位置 : 阿苏文学网 > 资讯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小说全文 (雨琦楠楠)无弹窗广告阅读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小说全文 (雨琦楠楠)无弹窗广告阅读

时间:2019-03-25 17:14:15编辑:书雪

精选热书《怎样说话不伤孩子》是来自作者静涛所编写的出版类型的小说,文中主角是雨琦楠楠,本书考据严谨,细节翔实,全文讲述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成材。而多数实例证明,恐吓、吼叫、打骂、争吵、批评、斥责、冷处理等方式在教子问题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不听话、不顺从、不服软、爱撒谎、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当造成的。传统的棍棒教育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其实,要想培养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只要改变一下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就对了。聪明父母会说也会听,在言语上做到不伤害孩子,从而促进家庭和谐,让孩子更优秀,更可爱。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第7章冷静些,耐心些,没有愤怒就没有伤害 免费试读

不要把过高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峨眉山市的一个杀死父母、杀伤胞弟的19岁杀人犯彭足伟被依法处决。父母非常疼爱他,然而他竟亲手杀死了父母。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用残暴的手段杀死父母,杀伤同胞兄弟呢?法医鉴定他精神正常。

彭足伟的父母把对未来的希冀都灌注到孩子特别是长子彭足伟身上。望子成龙、出人头地是他们家教的基本准则。他的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面大人物的镜头对他讲,你长大了,就要像这些人一样给老子争光。

为了使彭足伟能考上高中、大学,每天当他放学回家后,父母就不再让他下楼去玩,而是把他关在家里死啃书本,几乎剥夺了他的交往和其他所有的业余爱好,连读报也被视为不务正业。专制的教育方式使他愈来愈难以忍受,从洗耳恭听逐渐到公然对抗父母。本来基础脆弱的他,学习成绩不断下跌,父母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责怪“没出息”。久而久之,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带给孩子的是心理上的畸形发展。用彭足伟的话说,家里不像家,而像个派出所,父母就是所长,他就是小偷。

彭足伟开始逃避这个家。他出走过,他因几分之差而不得不去读议价高中,他本来就很自卑,在这一连串的挫折面前就觉得更抬不起头来。他想到父母是近亲结婚,他觉得自己学习差,是父母近亲结婚造成的。随着父母更多的责怪,他的怨恨心理愈发强烈,进而产生了***或杀人的念头……

彭足伟在押时说:“父母的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对天下父母说的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而且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彭足伟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过高期望,几乎近于病态。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和专制式的教育方法,以及不绝于耳的唠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加之父母的近亲结婚,使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这种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会导致病态性凶杀,也有可能导致***。结果,正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彭足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树有树的挺拔,花有花的芳香!

天下父母有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对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无的放矢,特别是教育孩子时不能有虚荣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赶时髦,更不能给孩子造框框,让孩子按照定格好的“模式”去发展。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孩子有所发展,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我国当代文学家老舍的教子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老舍先生的教子方法有四: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都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孩子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个健壮的体魄。

老舍先生的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发展空间,使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

1.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为,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还是普通人占多数。如果家长不顾客观因素,而一味地高要求、高投入,其结果可能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孩子在该年龄阶段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过早高强度地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可能会一时换得了孩子某种超常的才能,而却有可能牺牲孩子一生的幸福。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不仅你会失望,孩子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让孩子自己树立适当的目标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但是,“龙”难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过严,不切合实际。孩子毕竟是孩子,常常很难完成父母“交给”的艰巨任务,因此产生了很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常常欲速则不达,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正常心理的形成,反而还会阻碍孩子智力和个性的正常发展。

4.珍视孩子的进步

一般来说,在孩子看来,只要自己取得一点进步,父母就应该高兴,对自己进行表扬。可是有的父母不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而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时候就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还有的父母则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产生骄傲情绪,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将表扬做到适可而止就好了。

不用强硬的态度对待孩子

胡丽的孩子今年上初二。这孩子上小学时非常聪明乖巧,学习成绩虽不冒尖但也不算坏,胡丽从来也没有多费心过,别人也都夸她的孩子聪明懂事,胡丽也曾非常骄傲和自豪。可是自从孩子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逆反心理也非常强。

去年1年,家里经常充满火药味。孩子英语答案不及格,胡丽找老师每周进行补课,结果一学期花了3000元,孩子答案还是不及格。胡丽说东,他偏要西,母子俩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不了两句就会吵起来。胡丽和丈夫也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拌嘴。那一段时间胡丽非常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对孩子说话也非常尖刻。

有一次胡丽当着孩子的面说:“人家怎么养那么好的孩子,每次答案都那么好,我怎么养了个这么笨的孩子!”孩子脑袋反应特别快,立即回了胡丽一句说:“我怎么遇见了这么笨的妈妈,人家妈妈都是当厂长的,你干的啥?”胡丽当时哑口无言。

后来胡丽仔细反思,想搞清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她感觉是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出了问题,对孩子的态度越差孩子的成绩就越滑坡。胡丽觉得找到了原因,就决定改正自己的态度,对孩子永远保持温和的态度。

从此之后,无论孩子做什么,胡丽总是用耐心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两个月过去了,奇迹出现了,孩子和胡丽都有很大的变化,孩子不再和她作对了,有什么事情还会主动请教她,也知道关心人了,不再发脾气了。星期天胡丽去值班时,孩子还会嘱咐她说:“妈妈你放心去吧,我在家会管住我自己,路上要小心。”另外,孩子写作业也比以前快多了,也知道努力,每次周末回家都会让爸爸给他辅导物理、数学等科目。

孩子现在英语虽然还不是太好,但从他的眼神中胡丽能看出他早晚会赶上的。

胡丽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也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发展。

父母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对生活的看法,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

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等,无不是在童年时代奠定基础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是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往,还是限制孩子的交往;父母是有意让孩子在某种环境受到挫折,得到锻炼,还是把孩子保护起来,害怕孩子受到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是帮助、鼓励孩子,还是讽刺、嘲笑、忽视孩子,甚至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等,都将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粗暴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持有积极温和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温和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地发展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父母要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讲清楚问题的后果,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必要时父母还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很多父母也想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但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才能做到?那么,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你一定会发现:其实,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并不难。

1.父母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作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渐渐地使父母无法控制局面。初期孩子会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孩子会有错也不向父母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此外,在父母和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父母有冲突,父母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就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用温和的态度帮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以免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2.要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

父母打骂孩子往往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的时候,因此父母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而当孩子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的教育,才能冷静地、客观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3.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

父母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也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

总之,父母需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孩子。当父母为孩子的错误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平静地分析孩子的错误,用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对待孩子。

父母请务必记住,只有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才能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不用命令的口气压制孩子

齐齐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还是班里面的班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里是同学们的榜样。齐齐深知作为一个班干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他都能作出很好的表率。老师常常夸奖齐齐是个“以身作则”的好学生干部。

这天,齐齐的学校号召大家义务献血,为了让同学们踊跃响应,老师就先给学生干部做思想工作,希望由各班的学生干部先加入献血的行列。

齐齐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和妈妈说了,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可是,齐齐刚把话说完,妈妈就大声地拒绝了:“不行!你怎么能去随便献血,你知道要吃多少营养品,你的血才能补回来吗?”

齐齐向妈妈解释道:“其实,正常人献一些血是不影响健康的。”

妈妈立刻反驳道:“你怎么知道?你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决不能献血。知道吗?”

齐齐还在和妈妈辩解道:“老师希望班干部起带头作用,我可不能成为后进分子。”

妈妈不容争辩:“后进就后进,你就和老师说你贫血。别和我争了,按我说的做!”

齐齐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像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给出合理充分的理由时,为了让孩子打消念头,便使出最后的绝招:“你是我生的,所以凡事必须都得听我的。”在这种强权教育下,孩子能够做的只是接受家长的指令,然后去执行就可以了。长期如此,孩子的独立精神、自主意识都成了父母意志的附庸。

家长切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的事情自作主张,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当做孩子的意愿和需要。父母要记住孩子不是傀儡,而是一个独立的人。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来跟孩子说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了,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其名著《家庭教育》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天,陈鹤琴的儿子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玩。陈鹤琴看见后,就考虑是立刻把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在玩弄中得到一种经验,或者命令他将棉絮丢掉,而以其他东西替代。思考了一下,陈鹤琴觉得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就对孩子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需要一块干净的,去拿一块干净的玩吧。”孩子听了,果然很高兴地跑去了。

陈鹤琴事后总结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更不喜欢听恶言。大多数做父母的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会立马跑去把脏东西夺过来,而且还要骂孩子,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一定不喜欢父母了!”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粗暴命令的方式,容易形成孩子与父母间的对立,不利于孩子发展。

1.命令让父母的教育行动难以留下回旋余地

例如: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觉,偏偏孩子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而父母一时也拿这些小淘气没办法。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不听父母的命令也没什么,那下次也就更不会听了。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这样对孩子说:“呀,这东西真好玩啊!可惜时间不早了,乖孩子应去睡觉了。要不你再玩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这样既夸孩子乖,又是用征询的口气同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也许到不了5分钟就乖乖地睡觉去了。而且这样为父母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暂时不听话,也不至于激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威严而去与孩子大动肝火。但父母一旦向孩子发出了命令,那就尽量得让孩子服从,不然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2.对孩子使用命令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父母老用命令的方式将孩子支配来支配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也有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孩子经常与父母顶牛,逆反心理增强,走入社会后也会具有反社会性。

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不要揪着孩子的过失不放

在小军父母的眼里,小军实在太不争气了。他不但学习成绩差,永远都是班级里“垫底”的,而且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动不动就欺负同学。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可是,父母的打骂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小军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父母为此头痛极了,觉得这样下去,这个孩子的前途一定要毁了。

这天,校长又给小军的爸爸打了电话,让他马上去学校。小军爸爸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才知道小军又闯祸了,把班里的一个男生给揍了一顿,据说打得满脸开花。现在那个男生还躺在医院里,那个男生的家长还在气头上,一定要将小军送到派出所去。小军的爸爸跟人家说了半天的好话,赔了半天的笑脸,只差磕头求饶了,最终答应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后,人家才同意不予追究。这边的问题刚解决好,学校的处理出来了,小军被开除了学籍。爸爸找校长求情,校长这次铁了心,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个学生了。

爸爸心情沮丧地带着小军回了家。刚到家,爸爸就关起门,二话不说对小军就开始拳打脚踢,狠狠地把这个孩子给揍了一顿。最后还是气不过,恶狠狠地对小军说:“你太不争气了,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小军本来觉得今天闯的祸大了,爸爸一直在低三下四地为自己求情,所以对于爸爸对自己的暴打,他认为也是自己咎由自取,一直都不吭声。现在听到爸爸的这句话,实在忍不住,对爸爸吼道:“谁让你当时生我了?我就是连狗都不如!从我记事起,你就开始这样骂我!你什么时候把我当人看了?”爸爸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小军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这次犯的错误也有些过火了,咎由自取,被学校开除了学籍。父亲生气暴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做家长的越应该克制,当孩子因为犯错误被周边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父母不应该放弃。

孩子再调皮捣蛋,也知道这次事情的严重性。家长要建设性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再生气也不能说出有损孩子人格的话来。这样践踏孩子人格尊严的做法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沮丧,陷入自卑的境地,可能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受到父母赏识、包容和教育的孩子,会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议,时刻记住自己的过失,并在以后逐步改进或改正。

其实,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者是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所以,父母要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大部分父母也想包容孩子的过失,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体谅孩子的过失

在生活中,有时父母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要学会制怒,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把它看做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如果父母能包容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也会学会包容他人。如果将孩子暴打一顿,非但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2.区别对待孩子的过失

孩子的过失分为偶然性过失和主观性过失。偶然性过失,一般是孩子无心或无意间所犯的过失,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等。对待这类过失,父母要原谅孩子,并帮着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主观性过失,主要是指孩子由于故意或判断失误造成的过失。孩子犯这类过失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对待这类过失,父母一定要严肃认真地给孩子讲清楚过失的所在以及危害,并要督促孩子改正。

3.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的父母性子特别急,当孩子犯错时,不给孩子解释的时间和机会,先打骂一顿再说。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很自私的,打骂孩子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缓解自己的情绪,丝毫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想帮助父母做点事,只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不够才犯错的。比如有个小女孩本想帮父母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父母不听孩子的解释而打了孩子,其结果是打击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以后孩子再也不会帮父母干活了。

4.教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有时孩子无意间犯了错,还没等父母批评教育,自己已经开始后悔、反思并自我教育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改正过失的自觉性也会更高,以后就会少犯或不犯同类的错。

总之,孩子的心异常娇嫩,像一株刚露头的嫩芽,一朵初绽放的花蕾,需要父母加倍地呵护。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挑刺

有一个叫王静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最不喜欢上的课是手工课,因为她总是不能顺利地做好老师教的内容,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的手那样灵巧。为此,她非常苦恼,回家问妈妈,妈妈对她说:“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如别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们没有的优点。再说了,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你看我现在不是什么都会做吗?”

妈妈的话让王静信心大增:“对啊,我虽然不如别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还会给其他孩子讲故事呢。”

上小学后,王静开始讨厌体育课。因为很多体育项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能顺利地完成。为此,体育老师也经常说她“笨”。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快乐地跑着、跳着,她只能伤心地掉眼泪。

她去找爸爸诉苦,爸爸把王静揽在怀里,心疼地对她说:“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这个缺点遗传给了你,我小时候还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说着,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看着爸爸笨笨的样子,王静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优秀的爸爸都有缺点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身上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辩证的,表面是缺点,实质却包含着优点的潜能;今日的缺点,也许就是明日的优点。辩证法告诉父母,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孩子的缺点也能够转变成为优点。

美玉也有瑕疵,孩子有缺点不可怕。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有缺陷。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那孩子会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可以说,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对于具有明显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赏识和鼓励,给他们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巧妙地“骗”一下孩子,让孩子在谎言中忽略自己的缺点,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仅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让孩子树立信心,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人生的辉煌。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怎么样才能做到悦纳孩子的缺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1.对于天生的“缺点”要“悦纳”

要了解的一点是,孩子生来就是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点可能就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他的错,虽然需要改正,但如果孩子改正了,他比没有缺点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事实上比别的孩子经历更丰富,也更优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问题,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同情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可以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心态决定着一切。

2.先赞扬后指缺点,孩子易接受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对自己的缺点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愿意别人说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那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谁都一样。

所以在指出孩子缺点的时候,最好先是赞扬他的优点,即使这优点是你都不相信的,反正他相信就行了。孩子很粗心,你可以先夸他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孩子语文不好,数学不错,你当然是先夸他数学厉害,语文再加把劲那就更厉害了。

3.避免错误的家教观念

让孩子出色是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家教方法,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味抱着批评和指责,认为棍棒下出才子的想法,并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也是不对的。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只会使情况越来越差。

孩子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显然不太科学。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服从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不满情绪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错,后悔可就晚了。

错误的方法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每一位父母在抱着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发扬光大优点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不讲科学性地采取一些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所以,父母要悦纳孩子的缺点,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养成更多的优点。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一次美术课上,10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所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宝贵啊。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他们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的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将其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萌芽状态。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地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2)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经过适当发泄后,他们的情绪会得到调节,对其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映,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并不是真的学坏了,而只是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2.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3.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够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要善于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不要忽视孩子的任性妄为

牛小强是个11岁的小孩,这个小家伙漂亮可爱。牛小强小时候经常不言不语,非常听话,家里人都宠爱他。慢慢地牛小强的话成了“圣旨”,吃、喝、玩、乐全都由着牛小强的性子,稍不顺心,他就哭闹、打滚。在学校学习得了零分,回家后却自豪地高喊:“一二一,大零分。”家里人不但没有予以制止,反而被牛小强的幼稚逗乐了。牛小强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且认为得零分是件好事。经过一段时间后,谁也管不住牛小强了。

有一天,牛小强在楼下跟别的小朋友玩,过了一会儿回家对妈妈说:“他们用玩具枪打我。”妈妈说:“打着你了吗?”牛小强说:“没有,如果打着我怎么办,我要拿着我的枪打他们。”妈妈说:“不行,你的枪威力太大,如果伤着人怎么办?”牛小强说:“我不打他们了。”妈妈说:“你把子弹拿出来后可以拿枪出去玩。”牛小强说:“我不打他们,只是拿出去跟他们玩,我打别的东西。”妈妈怕牛小强伤着人,然后说:“妈妈跟你一起下去玩。”

但牛小强说什么也不听,就是不让妈妈跟自己一起下去,妈妈坚持,牛小强非常生气,又是哭又是闹。妈妈下楼跟那些小朋友说,别用枪打人。等妈妈上楼后牛小强还在哭闹,并且还不断摔东西。

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如果父母为此而心疼作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地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长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孩子的任性妄为不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而造成的任性;另一种是孩子年龄大些后,独立意识增强,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拴在身边,而是希望做一些显示自己能力的事。

父母首先应该认清孩子“任性”与“韧性”的界限。“韧性”是坚信自己的做法正确,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坚持下去的一种顽强精神的表现。意志坚强,是良好的品质,父母应给予大力支持。而“任性”则不同,它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不愿受到任何约束,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又不听劝告的一种表现。

当今社会,父母大多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可谓百依百顺。其实,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变得任性妄为。

面对孩子的任性妄为,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孩子一旦走上犯罪道路,就追悔晚矣。但是,父母也应正确看待孩子的任性妄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任性妄为”恰恰是孩子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言行的表现。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任性妄为呢?教育专家建议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冷漠处理,不要理睬他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最好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用其他东西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拒绝娇惯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保护关怀使孩子不断成长,但过分的娇惯也会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如孩子任性时,在必要的惩罚中,父亲打孩子一下,母亲不干,护着孩子;母亲打了一下孩子,父亲反过来又向着孩子一边。一来二往,不仅会导致孩子的任性心理,而且会使父母的行为在孩子心中失去严肃性、权威性。这种方式无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可能改变孩子任性的毛病。

4.给以正确诱导

正确诱导的方式有:一是用近来涌现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追根溯源地讲述先进人物的成长过程,全面灌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培育自强奋进的种子。二是每当孩子犯拧时,父母要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办法诱导,用谈心的办法真诚地表扬孩子平时的优点,转变孩子的情绪。不要乱给孩子下定论,认为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天生就是一个“拧种”。

5.强化教育

孩子的小毛病、坏习惯较多,父母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中找问题,做到正人先正己。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在说服教育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是必要的。孩子的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控制自己的能力都比较弱,父母应当注重引导与惩罚结合的尺度,迫使孩子真正认识到任性是一种坏毛病,是一种错误行为。此时,父母要做到坚决不妥协,不能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遏止孩子的任性行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孩子任性妄为的毛病,就要求父母在长期的教育中,必须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像种植一棵树一样,从小扶正树干,精心修理树枝。

理智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场景一:

小健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了,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给小健的爸爸。小健的爸爸虽然对一向老实的儿子突然打架有些奇怪,但还是一肚子怒火,嘴上不停地跟老师说好话,心里却在责骂儿子:这个臭小子,一点儿好事也不干,回来非收拾他不可!

没过多久,儿子就兴冲冲地回来了,见儿子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家里等他的爸爸更是火冒三丈,开头就嚷道:“你在学校干什么好事了?整天不学好,就知道打架!”

小健知道爸爸为什么生气了,本想解释一下这次打架是因为对方先挑起的,可是,他似乎被爸爸怒视的双眼吓住了,只见他嘟嘟囔囔地说:“我……我……”

“我什么我!打就打了,男子汉敢做敢当,有什么好说的?”

小健一听爸爸这样说,流下了眼泪。

这一流泪,爸爸似乎更生气了,继续咆哮着:“哭什么哭!打架你还有理了?现在哭算什么?”

从那以后,小健开始越来越叛逆,时不时与别人打架斗殴。爸爸更是隔三差五地打骂他一次,但是一点用也没有。

场景二:

周兵在学校里动手打人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平时对人总是很有礼貌的周兵怎么会打人呢?事情是这样的,周兵被老师选去参加全市的物理竞赛,这次选拔没有经过特定地公开甄选,周兵是直接被老师点名叫去参赛的。

所以,同学之间自然有点闲言碎语,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周兵绝对是内定的,就因为他爸爸是教育局长的关系啦。”其中最不服气的同学是李松,他觉得自己的物理成绩比周兵优秀,可是老师却没有挑选自己而挑选了周兵。

放学后,李松拦住了周兵,质问道:“你凭什么获得比赛的资格,是不是你老爸拜托老师做的。哼,就会走后门,有本事就靠自己的能力呀!”

周兵面对这样无端的误会和指责,非常生气,他说道:“你不要胡说八道,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李松还是不依不饶地继续说道:“别故意装了,谁不知道老师也在讨好你呀!”

周兵听到这里,实在忍无可忍了,他攥紧拳头上去就朝李松的鼻子挥上一拳。就这样两人扭打在了一起……

当周兵满脸淤青地回到家中时,爸爸担心地问道:“你的脸是怎么了?是不是和人打架了?”

周兵点点头。

爸爸缓和地说道:“我知道你很生气。”爸爸稍停了一下,便立刻正色道,“但无论怎样动手打人是不对的。”

爸爸说完,便亲手帮孩子往伤口上擦药水,温和地询问孩子打架的原因。经过和爸爸的一番交谈后,周兵意识到自己错了,愤怒的心情也渐渐得到了平息……

如果听说孩子打人了,父母切不可不问清事情的原委便破口大骂起来。应当先以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以表示明白孩子的感受,然后坚决地说:“但是动手打人是不对的。”说明自己反对这种野蛮的行为。再给孩子清静的空间进行思考,平复孩子激动的情绪。

此外,父母处理孩子间打架的事情时要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父母,父母切莫简单处理。

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做事要公正,不要强词夺理,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要随便妥协,不讲原则。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动手打人,要尽可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化解矛盾。

孩子打人、骂人是不文明的行为,不过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形成的。因此,对孩子打人的坏习惯,父母有责任尽早予以纠正。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爱打人的坏习惯呢?

1.让孩子明白打人是野蛮行为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爱护。打人是野蛮行为,打人的孩子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

2.弄清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打人

孩子打人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孩子在玩累了,不想再玩儿下去的时候,特别容易打人。这时,父母就应该把他叫走,不要让他再泡在孩子堆里,以免出现打人的情况。

3.让孩子换一种方法应付恼人的事

恼人的事情可以用多种方式解决。比如,当孩子在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的时候,别的孩子可能过去抢他的玩具,孩子急了就会打人。这时候,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对抢他玩具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让我先玩一会儿,等会儿我给你玩儿。”或者让孩子请求大人的帮助。

4.让孩子学会用说理代替武力

用武力解决冲突是不理智的。父母应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要让孩子明白在碰到争执时,最好是和小朋友讲道理。

5.平静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即大声呵斥孩子,更不能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帮孩子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办法。

不要对孩子下否定的预言

小宝超级喜欢武打片,偶像是成龙和李连杰。他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凭借真功夫在世界上闯出一片天地。

这天晚饭后,小宝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成龙的电影《警察故事》。小宝看到成龙在影片里帅气的武打动作,越看越羡慕,连连叫好,边叫好边站起来,还在电视机前有模有样地舞起来了。

小宝越舞越入迷了,在客厅里面“嘿嘿哈哈”地舞开了,忘记了还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爸爸妈妈。这让看电视看得正入迷的爸爸很是心烦:“你去别处舞去!别挡住我们的视线!”

小宝没有听出爸爸话里的不耐烦,反而一本正经地跟爸爸说:“爸爸,你看我舞得好不好?我要努力练习功夫,将来也要和成龙一样世界闻名,打进好莱坞……”

爸爸看着小宝煞有介事的样子,禁不住“扑哧”笑出来:“什么?打进好莱坞?就你这样,别做梦了吧!还是好好学习,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

爸爸的话让小宝心中的火焰霎时熄灭了。从此,那个充满志气的小宝不见了。

在华人世界无人不知的大明星成龙的成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从小就梦想着当武打明星,但他的外在条件不好,大鼻子,小眼睛,这样的条件让他很难进入演艺圈。可是他一刻也没有放弃过他的明星梦,认定自己终有一天能成为和李小龙一样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每当成龙回忆起年少的梦想时,总是感谢自己的母亲:“当年的我很自卑,别人都说我长得不帅,却想当明星,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但是我的母亲却一直给予我鼓励,她经常对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李小龙。’这让我不停地鼓起勇气。今日的成就,和母亲当年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而案例中小宝爸爸却采取了一种和成龙妈妈截然相反的态度,也许他只是随口说出这样一句话,却不知道就这么一句话彻底击溃了孩子的自信心。

让我们来看看毕加索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毕加索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但他因在学校的表现,常常被同学讥诮为“呆子”。有时一下课,同学们就走到依旧怔怔发呆的毕加索面前,逗弄他:“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而毕加索的老师则压根就认为这孩子根本不具备学习能力,他的智力太低了,以至于这位老师多次跑到毕加索的父母面前,绘声绘色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症状。为此,毕加索的母亲又羞又恼,觉得自己简直没脸见人了。

本来镇上的人们对毕加索的天赋大为惊异,现在他们则一反常态。要知道,天才肯定具有极高的智商,因而小毕加索根本就不是天才,单有绘画才能有何用处,他的父亲堂·何塞不就是一个落落寡合的小画家吗?他连自己的家都养活不了!在本镇多数人看来,写写画画的人不是性格乖张,就是吊儿郎当。

整个社会似乎已有公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面对来自社会的讥嘲与蔑视,何塞没有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源自舐犊之情,而是他认为只有他才真正理解与赏识自己的儿子。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评价一个孩子,那么父母则极易为流俗所左右,而缺乏对孩子的独特的发现与认识。何塞坚持自己的意见:毕加索读书不行,绘画却极有天赋。

为了掩饰自己学习上的落后,毕加索总是毫不费力地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然而,不论怎样,嘲讽来得更猛烈了,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得不爱说话,成天蔫头耷脑的。

关键时刻,是何塞给儿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了解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为了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拉近父子之间的感情距离,何塞开始坚持每天都送儿子去上学,到了教室里,他把带来的画笔、用做模特的死鸽标本放在课桌上。既然儿子读书不行,就不要勉强,相反过分强迫儿子去学习文化,最终会把儿子的绘画天赋也扼杀了,何塞这样想。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如索每天都沉浸在绘画的天地里。课堂上,他对功课不闻不问,却对绘画有着过人的颖悟与表达,只有在挥毫作画之际,毕加索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这段时期,何塞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离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以至于他每天上学,必须在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被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白色的墙壁,这样关禁闭便像过节一样使毕加索乐不可支,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儿没完没了地作画,直到傍晚,父亲在夜幕降临之前接他回家。何塞从来不会因此而粗暴地责骂儿子,他知道儿子在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儿子关禁闭时丝毫没有忘记绘画,有什么理由去斥责他呢?

毕加索在父亲的影响下,重新恢复了自信,终于度过这段难熬的时期。作为父亲,何塞坚信自己的儿子能成功,而儿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了世界著名画家。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不认真读书、完不成作业时,气急了就会骂出一些令人泄气的话来:“你一点用都没有!”“你将来也就这样了,怎么养出来你这么个废物!”殊不知父母一时的气话,却足以造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因为它斩断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一个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一个认为自己没有前途的孩子,他还能好好读书吗?还能读好书吗?

一个人的前途是很难预料的。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取决于主观的因素外,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环境,例如机遇。而一个人的才能又是多方面的,有的人不会读书,但可能精于经营。更何况,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不管现在多么平淡无奇的人,只要对将来抱着“前途大有可为”的希望,就会激发无穷的力量。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很多父母在否定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是无心的。笔者建议父母重新学习“说话”,并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那些轻易否定孩子的父母,只想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却忽略了孩子需要的尊重,交流的结果可想而知。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索可以使孩子看到父母的“深度”,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2.语言中不要带有不良情绪

父母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只有父母乐观地对待孩子,孩子才会给父母乐观的回报。有些父母每一句话中都包含着不良情绪:“他们数学老师很坏”“他爸爸也不管孩子”“当时别听他们班主任的话好了”……感觉事情很糟,处处不顺,而且这都是别人的责任。这种不良的情绪会传染,孩子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变得消极起来,并形成外归因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3.不要说孩子没出息

“没出息!”这句话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是相当高的。这句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来自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即使是批评,也应当入情入理,让孩子心服口服,千万不要说孩子没出息。

4.避免语言中的消极心理

暗示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可以导致孩子认知思维层面的偏离,进而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改变。因为孩子对自身状况缺少判断能力,潜意识里很容易认同父母的这些消极说法,父母说得多了,往往会弄假成真。

5.在孩子失落时支持他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太弱小,在他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们。每个人都会有失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失去信心的时候,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之中面对一切挑战,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每当孩子痛苦和失落之时,做父母的不要忘记对他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任何人都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往往比成功更多。孩子失败了,父母绝不能说“我就知道你不行”之类的话,而是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从失败中走出来。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作者:静涛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

小说详情